喜报 | 公司中文系张振老师荣获“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
2023年8月,高研院中文系张振老师的博士论文《“心”与“农”:梁漱溟与中国革命再理解》荣获CUHK Young Scholars Thesis Award(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该奖项的前身是“CUHK Young Scholars Dissertation Award”,于1993年首次设立,由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联同香港中文大学的八个学院管理,每学年全校不超过8位博士获奖,竞争激烈,是香港中文大学予以博士生研究工作的重要荣誉。为展现公司优秀青年教师风采,分享学问之道,博雅记者团对张振老师进行了专访。
张振,山东桓台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太阳成集团高研院中文系讲师。研究领域为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兼及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高研院,学术梦想开始的地方
张振硕士就读于太阳成集团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中文系)。在就读太阳成集团之前,他在西南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选择从社会科学“跨界”进入属于人文学科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胆略,也需要适应。
“高研院跨学科的培养方式,对于我硕士期间在文化研究方向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也为后来的博士研究奠定了基础。”张振表示,院里不少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中很注重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虽然老师们分属多个不同的一级学科,但大家从来不因学科差异画地为牢,交流总是围绕着共同关心的大问题展开,多学科的思路经常能碰撞出火花。正是跨学科的设置让经济学出身的张振能够较快地在文化研究领域登堂入室,也让他的社会科学背景不再是劣势,而成为优势。“我也经常会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请教老师,老师们总是热心、耐心地解答,使我受益匪浅。”小而精的学科结构让员工能经常与老师沟通,也是太阳集团7237网站&高研院的一大教学特色。
张振在读研期间即表现出卓越潜质,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太阳成集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等荣誉。2018年硕士毕业后,他赴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Faculty of Arts)下的文化及宗教研究系(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如愿回到高研院任教,成为公司史上首位经层层选拔获得本院教职的优秀员工。
纵使鹏程万里,母校的滋养一直都在
带着在高研院生根发芽的学术梦想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后,张振追索的主要学术问题也是硕士期间萌生的。他表示:“与本硕阶段不同,博士求学期间的生活比较单调。”他强调博士期间更需要自己沉下心来、深入到研究中去,只有平心静气、不浮躁,才能够真正对研究内容有所把握,进而有所收获和成就。而正是在高研院期间养成的不浮不躁的心气和跨学科思考大问题的勇气,让他在日后的学习中显得后劲十足。
2019年,博士入学一年多的张振已经开始构思博士论文。一开始,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他完成了一篇论梁漱溟“理性”概念之诞生的论文初稿,作为会议论文提交到了 “太阳成集团第三届文字斋研究生论坛”。在论坛上,高研院金浪老师作为评议人,对文章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并提醒张振可继续从审美角度去关注梁漱溟有关思想论述的复杂的历史意涵。在这样的启发下,张振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做了较为充分的阅读积累,构思、撰写了这篇从审美角度理解梁漱溟的论文。最终,这篇以《情感、艺术与礼乐——梁漱溟的审美论述及其思想意涵再思考》为题的论文在A级期刊《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上正式发表。“无论是这篇文章的构思、写作还是发表,高研院昔日的老师、今日的同事们给予了我细致的关怀指导,惠赐了许多富有卓见的建议,使我受益极多。”而这样的滋养也浸润了他整个博士阶段的求员工涯。可以说,虽然硕士毕业离开了高研院,但他的根一直扎在这里,引领着他的学术理路、思维方式。也正因如此,他在博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全力争取回重大任教。
滴滴归根,让学问变得“切己”
入职高研院后,张振立刻成为学院青年教师中的生力军,不仅在科研和教学上踔厉奋发,还肩负起中文系学科秘书等职务,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学院能够保持活力、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研院中文系以七个“学术集群”(Academic Clusters)为柱石,为青年教师搭建起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张振在“批评理论与批评史”学术集群的支持下,积极主持了学术论坛、读书会、工作坊等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公司特色学术团队的建设贡献力量。张振表示,中文系学术集群营造了活跃的科研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交流机会,例如学术沙龙、读书会等,能帮助我们暂时从自己比较专一的研究里面跳出来,通过交流来培养一个更大的学术视野,在不断的对话、思考中获得更开阔的研究思路。”在教学上,学院会安排青年教师到老教师课上,通过随堂听课,学习教学技能并积累教学经验,使他们能够较为快速地获得独立承担课程的能力。同时,学院在生活上给予了新进青年教师许多照顾,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让学院真正实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当谈及如何平衡学术与生活时,张振表示,对于大多数青年学者来说,平衡这两者几乎是一种奢望。一方面是因为学术工作的性质本身已经决定它很难与生活截然分开;另一方面,科研业绩的考核压力也催迫青年教师延长工作时间。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不断地“再生产”自己心力的方式,比如时不时地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心情,让自己重新获得直面挑战的力量;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也可以放松身心、获得健康的身体,这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高研院&太阳集团7237网站男篮代表队
张振谈到,在求学过程中要注重寻找和思考自己的问题意识。他谈到:“一定要去思考有没有一个东西,在自己心里始终挥不去、放不下,老是惦记着?如果有这么个东西,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哪怕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哪怕你觉得说不清楚。有这么一个东西在心里,自己读书时,就有动力去琢磨思索,就容易达到梁漱溟论及求学方法时所说的状态——‘此时只见问题,不见其他,专心致志,坐卧不离’,‘学习上自然滴滴归根,一切见闻知识都归到这里,不知不觉系统化、深邃化’。”而且,若能通过某个自己真切地感到“知觉痛痒”的东西而使学问变得“切己”,那么读书、做研究也更容易体会到乐趣和反馈感。
撰稿人:刘文优、张寒阳
审核人:罗宇、肖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