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晚,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聚焦《云身》——数智时代的人类命运抉择”在博雅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陈跃红教授主讲,太阳成集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经理李广益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太阳成集团各个学院的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主持人李广益简要介绍了陈跃红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教育探索理念和科幻跨界成就,并结合上午座谈会上陈跃红教授分享的新文科和跨团队建设经验,表达了重大师生对当晚讲座的热切期待。
本次讲座的主题围绕陈跃红教授、吴岩教授与尹迪副教授共同编剧的科幻舞台剧《云身》展开。该剧以数字生命和元宇宙为背景,探究技术进步进程中潜藏的伦理冲突。陈老师回忆自己的学术跨界史,向大家分享了在南方科技大学的跨学科人文建设的土壤中,在突破边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理念带领下,这一国内首部原创科幻舞台剧的具体诞生过程。年逾六十,如何从一个传统的学术研究者转型为突破文理边界的创新型学者?高雅学术如何和市场、文化产业联系在一起?陈跃红教授以自身的探索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云身》上演后受到了超出预想的热烈欢迎,两场1200个座位一票难求,北京、广东和深圳几十家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实现覆盖性报道,“云身”一词24小时内被编定为新百度词条。这部舞台剧的故事发生在2050年。在一个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里,人的真实肉身与虚拟替身“云身”早已实现了在虚拟和现实两种空间的平行生存。跨国资本联手打造的全球智能元宇宙实现了人类在现实中所缺失一切的补偿,包括各类劳动的替代和精神失意、匮乏的弥补,元宇宙成为人类新的精神家园。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硅基虚拟替身——云身替代自己,在无限的虚拟空间中诗意地栖居和漫游。在现实和幻境的往返穿梭中,人类渐渐模糊了虚与实的边界,自然人的命运与数字孪生体在元宇宙律法面前发生冲突且不断升级,酝酿出挑战人类存在的巨大危机。《云身》不仅试图构造一种新的科幻语法,更尝试回应新智能浪潮下的未来人类社会走向,从而借助科幻、哲思和戏剧冲突,深度触及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命题。
随后,讲座开始从戏剧命题转向当下现实。OPEN-AI公司于 2023年推出依靠最新自然语言算法(NLP)技术,大语言模型训练和近似多模态并行系统的大型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和GPT-4,一时风靡全球,并且带来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狂喜、焦虑和恐慌。全世界一千名人工智能大咖签字声明,要求暂停开发训练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引发全球热议。陈老师指出,人文学者要有跨出人文社科边界进入科学领域的野心。ChatGPT发展背后是科技对自然人的挑战,而《云身》的上演恰与ChatGPT登上历史舞台重合,和世界上最热点的话题相向而行。
此前,2022年10月深圳曾经上演了一台轻歌舞剧《独角兽》,主题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发的社会矛盾,而《云身》公演后不到一个月,3月31至4月2日,深圳又一台科幻主题舞剧《深AI你》上演。短短半年内,以人工智能伦理为主题的3部剧作在深圳先后上演,这一组戏剧的上演无意之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矛盾,因为三部剧作的核心主题都是一个:人工智能导致的硅基人类与数智时代碳基人类的伦理冲突所引发的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猜测和焦虑。
陈跃红教授随后介绍了南科大人文学院的三次学术会议,正是这三次学术研讨引发了关于《云身》的科幻文学想象。云身的诞生实际上融合了今天的颠覆性技术——从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学到新材料智能制造,陈老师勾勒出《云身》背后的技术想象。科学想象力、科幻与现实科技突破的时间差和转换速率正在无限期缩短,这些颠覆性技术的集合必然触发最深刻的危机,带来对世界真实存在的挑战,也挑战着人文学科对世界的想象。
由此,陈跃红教授转入对《云身》主题的追问,从技术批判入手,思考AI伦理,到社会批判勾画“云身”作为资本商品与公司和消费人的矛盾,再转入文化批判,超越碳基人与硅基人的主仆关系伦理,最后进入人性批判。剧情留下的最大争议是到底要不要毁掉云身。如陈老师所言,人类如何选择,是一个没有结论的、开放性的哲理问题。
在讲座的结尾,陈跃红教授鼓励高研院师生站到学科之外,直面当下人类社会最核心的命题,不要受限于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而要响应“未来已来”的召唤,与人类前沿研究产生更深刻的交融,基于大胆的想象,走进社会,走进科学,生发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原创思想和艺术。
聆听讲座的重大师生,无论来自人文、社科还是理工院系,都深受启发,从陈跃红教授的学术道路、人生轨迹、教育探索、创作实践中看到了未来的多种道路和无限可能。对于不断丰富和升华的博雅教育,成长中的“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以及志在千里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课程团队,一部剧作和一个讲座所产生的影响仍在持续。
撰稿:陈舒遥
审核:李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