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系所设置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动态 > 正文
综述 | 语文学与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
日期:2023-11-29 20:24来源: 太阳集团7237网站 作者:

11月23日上午,文字斋讲座第一百四十七讲在博雅书院报告厅进行。本次由博雅书院全球古典语文学研究中心、古典辞书编纂中心主办的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知名印藏佛学学者沈卫荣教授。他的讲座围绕语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展开,揭示这一在现代学术专业分工和理论产出浪潮中被奚落的真正的学术传统对于人文科学的根本意义。



讲座由钟融冰老师主持,他向师生们介绍了沈卫荣老师与陈寅恪先生近似的留学线路和近年来在国内对复兴语文学传统的疾呼。沈卫荣老师感谢了主办方的邀请,在正式开始讲座前,向听众们娓娓道出自己负笈欧美的求学经历以及近年来对于学术界缺乏语文学训练造成的“伪学术”横行的真切担忧。沈老师以回答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对他博士论文关于“我不知作者心在哪里”的质疑而开始——他的自我认同是“从事印藏佛学研究的语文学家”,进而指出现代人文科学领域中,对语文学的坚持和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领域就是梵文与印藏佛学的研究。接下来,沈老师分别介绍了“汉学第一人”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的历史语文学研究、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语文学到历史学研究进路,指出狭义上“语文学”的概念就是指的伯希和从事的中亚历史语文比较基础上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当保罗·德曼(Paul de Man)和萨义德(Edward Said)“回归语文学”的呼声在域外响起,沈老师也开始对作为现代人文科学基本方法的语文学的具体指涉作了深入思考,并把思考的成果总结为六大语文学的范畴:一、语文学的基本定义是对言辞的喜爱;二、语文学起源于西方古典学;三、语文学是近现代人文科学研究的总称和代名词;四、现代学科发展浪潮中语文学被边缘化而渐渐成为一种“流亡中的学问”;五、语文学代表一种实事求是的、实证的、科学的、理性的学术精神;六、“语文学地生活”(living philologically)倡导一种理解、宽容和和谐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在谈到尼采倡导的语文学作为一项“慢读的艺术”时,沈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自己的译笔:“(语文学)作为一种词语的金匠艺术和专长,它必须是纯粹精致和细腻的活计不可。若非以慢板做成,则什么也做不成。正因为如此,今天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被需要,亦正因为是如此,在这一个“工作”的时代,或者说,一个匆忙的,不太正常的和汗流浃背、着急忙慌的时代,即总想着要把一切,也包括要把每一本旧的和新的书,都立马‘做完’的时代,它最吸引我们,也最令人醉心。”在场师生无不动容地表示认同。在讲座的最后,沈卫荣教授总结道,“语文学家的任务,就是去理解古典、现实和我们自己,是在那些被截取、被处理的知识中获取理解的自由。语文学家热爱文字和语言,热爱阅读和写作,并且在不懈的追问和理解中平等地对待所有的文化和文明。“



  沈老师的讲座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即便如此,师生交流的环节仍然未被省略。在场的老师、同学从自己的专业和对语文学的理解出发,踊跃提问,沈老师也对此一一作了耐心解答。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仍不舍离去,纷纷拿着沈老师的著作寻求签名和合影,气氛极其热烈。通过这次成功的讲座,博雅书院的师生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语文学”概念的内涵,对自己今后如何在学习和研究中从语文学方法出发开展科学的学术探索有了新的思考。

撰稿:钟融冰